产品详细
耐火材料作为耐高温工艺装备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玻璃、陶瓷、石化、电力、建材等行业,同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在冶金、石化以及建材等相关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下,我国已变成全球上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其中,河南、辽宁、江苏、浙江和山东为中国耐火材料五大主产区。河南省耐火材料产量约占全国耐火材料年产量的50%,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耐火原料和耐火材料产品。耐火材料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₂和大气污染物,对环境能够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开展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既能助推耐火材料行业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也是积极稳妥推进耐火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为此,指出了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减污降碳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给出其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参考。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在产量规模、产品品种、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规模效应逐渐凸显。在CO₂和大气污染排放管理方面,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大幅下降。
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许昌、安阳、濮阳等地为主要产区的耐火材料产业集群,涵盖了各类定形、不定形耐火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玻璃、石化、电力等九大门类行业。2023年,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工业总产值为326亿元,产量约800万t,现有企业约14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800家,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安阳、濮阳、三门峡、南阳、焦作、济源等15个地市。从行业看,河南省耐火材料制造业占比达到95%,但新型耐火材料研发、窑炉设计、耐高温装备设计等研发及设计服务业数量极少。
耐火材料行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耐火材料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源,其中既涵着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也包含电能,。这些能源的使用和生产会产生CO₂,等温室气体,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耐火材料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直接或间接地排放了大量的CO₂,依据统计数据,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天然气、净购入电力消费量和售炭消耗量分别为3.2亿m³、10.1亿KW·h和279t,不考虑耐火材料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₂排放,采用最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因子数据和《工业别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估算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CO₂直接和间接排放量约为147万t,2023年河南省各城市耐火材料行业CO₂排放占比见图1,郑州市CO₂排放最最大,约为81万t、其次为洛阳市,CO₂排放量约24万t。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排放清单数据表明,2023年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SO₂、NOx、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分别为504、1375、119和42t,2023年河南省各城市耐火材料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占比见图2。可见,SO₂和NOx排放量较大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在郑州、三门峡和南阳,颗粒物排放量较大的城市集中在郑州、洛阳和焦作。不同城市的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排放绩效有所差异,相比之下,郑州和洛阳等地大气污染物排放绩效相比来说较高。目前,河南省耐火材料企业执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河南省区域标准《河南省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166-2021),耐火材料企业脱疏技术主要是采用湿法脱疏、半干法脱硫和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主要是采用SNCR、SCR、SNCRISCR联合法等主流脱硝工艺,除尘技术主要是采用袋式除尘和湿电除尘等工艺。
近年来,受下游冶金、建材等行业压减产能等因素影响,耐火材料行业产量不断下降,整体出现饱和减产态势,耐火材料行业提质增效的内在动力不足,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同减污降碳面临较大挑战。
耐火材料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由于进入门槛低,投资额度可大可小,部分低端产品制作流程与工艺简单,所以产能形成较快。近年来已发展为产能全面过剩,技术附加值低的普通耐火材料和技术上的含金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耐火材料制品均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利润空间小,创新研发基础薄弱。耐火材料种类有数百种之多,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每个公司制作的产品品种类型有限,许多耐火材料应用场景都要由多种耐火材料组合使用方能实现其功能,在用户和生产之间的耐火材料服务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纽带和桥梁,而河南省的耐火材料服务业十分薄弱,致使耐火材料生产呈现松散化、无序化、低端化态势,企业盲目增加产能,产品与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脱节。
耐火材料企业总体布局较为分散,河南省15个地级城市均有耐火材料企业分布,但除郑州市外,其他城市尚未呈现出规模化、集聚化的发展形态趋势。行业整体呈现“小、多、散”的特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难以发挥产业规模效应。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偏弱,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产品结构不合理,各类公司制作的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同质化竞争问题比较突出。总体来说,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产能严重超过标准、产业集中度不高。
2020年以来,河南省出台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区域标准,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改造,耐火材料行业进一步深化污染源治理。受益于国家和河南省节能减排相关环境管理和产业政策,耐火材料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河南耐火材料行业已有20余家耐火材料企业获得了国家绿色工厂称号,但相对于全省800家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仍然较低。耐火材料行业的绿色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包括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安装环保设备等。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改造成本。尽管部分企业在绿色化改造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整体行业绿色化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绿色化改造、环保技术应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和引导力度。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2024年发布了,该标准规定了不同耐火材料产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指标,分为达标值、准入值和先进值三个等级,这些限额指标为河南省耐火材料公司可以提供了明确的碳排放控制目标,然而,全面强制推行该标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要经历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方面转型新机制,布局碳排放统计核算、产品碳足迹等领域改革方面还有欠缺。
目前,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的《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新标准预计2025年实施,新标准发布实施后,要求耐火材料企业窑炉烟气的大气污染物实测排放浓度应换算为基准含氧量状态下的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并以此作为达标判定依据,耐火材料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进一步加严,部分企业稳定达标将存在一定风险。
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提标改造仍有很大空间。以郑州市为例,目前参与绩效分级评定A、B级和绩效引领性耐火材料企业仅有73家,比例约为10%,占比较低。原因主要在于耐火材料企业小、多、散,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行业炉窑种类多样、企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环保理念不同、缺乏有效技术指导等,导致企业虽然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但因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高效运行,环境管理上的水准、监测监控水平、清洁运输水平等方面与绩效评级指标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发展要求,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应继续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积极化解耐火材料行业过剩产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鼓励发展高端和新型耐火材料。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型、高性能耐火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实施城市建成区耐火材料企业浪域入园和敏感区域、大气污染严重地区耐火材料企业优化布局,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河南省耐火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洛阳、许昌、濮阳、三门峡等地为主要产区的产业集群。未来应强化这些区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全力发展耐火材料服务业,制定政策引导新型耐火材料研发、耐火装备设计、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耐火材料服务型企业的发展,强化其与耐火材料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耐火材料服务业为引领,提高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的优化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耐火材料产业集群。
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明确耐火材料企业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则和标准,制定适合本省耐火材料行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碳足迹核算和管理,明确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对超标公司进行约束和监管,对达到碳排放限额标准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河南省应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风电、光伏、氢能、新型储能等建设,提升耐火材料产品含绿量”。鼓励企业选择先讲生产设备及生产的基本工艺,选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绿电,选择近距离的原材料、清洁运输车辆等措施,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探索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向市场传递产品的低碳信息,增强商品市场竞争力。拓展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鼓励政府优先采购碳足迹较低的耐火材料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将碳足迹核算结果作为绿色金融理财产品的重要采信依据,为低碳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下游耐火材料产品用户优先选择低碳产品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促进耐火材料行业的低碳发展。
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对不达标企业讲行限期整改,对违规企业依法处罚,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加强推进耐火材料企业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未端治理等污染控制。鼓励使用绿电、天然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等清洁能源;使用低疏、高质原辅料;采用节能保温、低氨燃烧、烟气再循环、富氧(纯氧)燃烧等技术,控制氨氧化物产生,指导企业结合实际,选择正真适合的脱硫和脱硝工艺。高疏原辅材料企业可采用石灰石-石膏法、半干法(干法等脱疏工艺;烧结温度比较高企业可采用SCR/S准NCR等脱硝工艺。鼓励采用覆膜袋式除尘、湿式电除尘或电袋复合除尘等高效除尘工艺,确保颗粒物达标排放。持续推进耐火材料行业绩效分级引领。以绩效评级带动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提升,持续推动耐火材料行业开展提标改造及深度治理,将绩效A级和引领性企业等纳入监管执法正面清单,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对正面清单企业的现场检查频次,发挥正面激励作用。对绩效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实施资金补助,以激励企业积极整改参与准绩效分组评定。
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推广绿色产品,研发低能耗、长寿命的绿色耐火材料,支持重点企业探索深度减污降碳路径,加快绿色低碳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鼓励企业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如蓄热式于燥技术、低氨燃烧技术、清洁能源替代等,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控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支持低碳节能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技术投入,提升产品常规使用的寿命,降低吨钢耐火材料消耗,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广耐火材料行业应用重大绿色低碳零碳负碳示范技术,研发应用低碳零碳制造创新技术,制定低碳零碳产品质量标准等推动耐火材料行业碳捕集与封存(CCUS)研发技术和应用,探索在大规模的公司试点CCUS技术。引导耐火材料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活动,支撑河南省耐火材料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组织节能减碳改造和绿色低碳研发技术,借助碳市场等政策手段,鼓励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应用,加强前沿碳中和研发技术与示范推广。规范企业绿色化管理上的水准。加快推进实施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等标准,积极对接执行《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价格和财税政策。鼓励耐火材料企业实施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超低排放改造,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建立促进行业低碳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对列入低碳技术装备清单的技术装备享受有关税费减免、贷款支持等政策,引导耐火材料行业加速低碳转型。可利用补贴、税收减免、优惠电价等方式鼓励绿氢等颠覆性技术的应用,降低低碳、零碳路径成本。
2025年5月6日,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HNRISC 0008-2025,标准于2025年5月6日发布及实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不敢信!100万元理财款提现时变牛肉!8年狂吸5个亿!每个环节都被精心包装
35岁女游客高反离世 稻城亚丁景区:她走的金刚挑战线元 黄子韬卫生巾品牌上线万单
35岁女游客高反离世 稻城亚丁景区:她走的金刚挑战线元 黄子韬卫生巾品牌上线万单
Android 16:还未触达掌心!Android 17:关键特性已浮出水面
OPPO Find X8 Ultra更新ColorOS 15.0.1.409:一天体验,不吐不快